突发消息:电影《穿Prada的恶魔》的原型、统治了时尚圈37年的女王——Anna Wintour永隆配资,正式宣布卸任《Vogue》美国版主编。
她也没有完全退:Anna Wintour将继续担任《Vogue》全球编辑总监和Condé Nast首席内容官。但卸任《Vogue》美国版主编,应该就是改朝换代的信号了。
因为电影《穿Prada的恶魔》,Anna的“女魔头”形象早已深入人心:冷面、控制欲极强、无情且高效。
跟她开会不能闲聊、不能跑题。有一次会议还不到5分钟,她已经拍完所有板。会议有人迟到1分钟,她会直接取消或离场。
她鲜少微笑,厌恶闲聊。在康泰纳仕大楼里流传着一条“生存法则”:如果你看到Anna走进电梯,最明智的做法就是——别进了。否则你将面临人生中最尴尬、最安静的一分钟。
当编辑提交大片时,她常常一页页地划掉她不喜欢的图——哪怕这意味着需要重新组织一次价格高昂的补拍。
但就算她如此难以相处,仍然没有人质疑她的权威,她拥有毋庸置疑的工作能力。1988年刚接手《Vogue》美国版时,她就用一张清新大胆的封面打破了这本杂志9年间一成不变的视觉模板。
从超模到电影明星,从碧昂丝到奥巴马夫人,再有声望的名字都要敬她三分,因为她将决定谁有资格被世界看见。
《Vogue》2022年7月刊
《Vogue》2009年3月刊
而在她真正坐稳这个位置之后,《Vogue》也就不再只是一本单纯的时尚杂志了。
《Vogue》2016年5月刊
它变成了一个由她亲手操盘的精密系统:九月刊、Met Gala、每一张大片、每一张请柬,都是她塑造行业面貌时趁手的工具。
《Vogue》2024年9月刊
当然,她的势力范围并不止于杂志。从Tom Ford到McQueen,再到一批又一批后起之秀,她的偏爱可以决定一整个品牌的命运走向。
当这样一个幕帘之后调度全局的女皇决定卸下皇冠,这个时尚圈是不是又要迎来新一轮的风雨飘摇了?
-gogoboi-
一张封面,力挽狂澜
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Anna Wintour出任《Vogue》美国版主编后的第一个封面,可能并不会觉得它有什么特别的。自然、大气、舒展,这不就是最标准的《Vogue》审美吗?但在当时这张封面可以称得上石破天惊。
《Vogue》1988年11月刊
要理解这张封面的意义,就一定要了解Anna Wintour上任前的《Vogue》美国版是什么样的。
《Vogue》1985年2月刊
前任Grace Mirabella是一个以稳妥、安全著称的主编。她在位期间,《Vogue》的封面简直就像复制黏贴一般,清一色的浓艳妆容+摄影棚直白光线+大头特写。
当读者的品味在光速进化的时候,这样化石一样沉闷的封面已经完全无法激起人们的购买欲了。《Vogue》迫切地需要新鲜、入时的审美,而Anna Wintour就是这股新风。
《Vogue》1968年12月刊
她上任后的这张封面,与此前的任何一张封面都不同。拍摄的场景是在室外,光线是柔和的自然光,摄影师也从万年不变的Richard Avedon换成了Peter Lindbergh。
封面模特Michaela Bercu上身穿着一件极尽华丽之能的Christian Lacroix高级定制外套,配的却是一条平价商场里随处可见的Guess水洗牛仔裤,高级定制与平民时装就这样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。
GIgi Hadid致敬《Vogue》1988年11月刊封面
说起来,这条如今被视作神来之笔的牛仔裤其实是个意外。当时模特Michaela Bercu刚刚度假结束,胖了一些,原定的Christian Lacroix裙子拉不上去,所以才临时换了这条牛仔裤。
事后Anna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说:“那反而更强化了我想做的事——把高高在上的高定逗趣地扔进现实生活里,看看会发生什么。”
有意思的是,这张封面的颠覆之彻底,甚至让《Vogue》的印刷厂都打电话来问:“是不是寄错图了?”
这张封面是一个开端,也是一个征兆,Anna Wintour的身上有一个杂志主编最重要的天赋——感受新风向的能力。
Anna Wintour的另一大创举,在于她没有被“模特才配登封”这样的行业共识困住,反而比任何人都更早察觉到:在文化权力结构发生位移的年代,明星的脸,比模特的完美的身形更能卖出一本杂志。
《Vogue》2019年11月刊
有一次Anna Wintour在飞机上跟一位陌生人聊天,对方得知她的职业之后恭维道:《Vogue》很美永隆配资,很优雅,它是格蕾丝凯丽、奥黛丽赫本——但永远不会是麦当娜。
《Vogue》1962年4月刊
《Vogue》1959年2月刊
正是这种外界对Vogue“高贵优雅”的刻板印象激起了Anna Wintour的逆反心态——《Vogue》为什么就不能是麦当娜呢?
于是麦当娜这张清新隽永的泳池封面应运而生。这个叛逆的流行文化巨星,让这期《Vogue》的销量比上一年同期高出20万本,增长了40%。
《Vogue》1989年5月刊
上任时间不到一年,Anna Wintour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商业嗅觉。之后她更加自如地在名人与时尚之间来回游走。1992年她大胆启用Richard Gere出镜,成为美国版《Vogue》第一位“封面男主角”。
《Vogue》1992年11月刊
到了2000年代,她已经把电影明星与流行歌手变成了封面常客:Nicole Kidman、Gwyneth Paltrow、Lady Gaga、Beyoncé……话题、关注度,和最为实际的销量都得到了稳健的增长。
《Vogue》2004年5月刊
《Vogue》2024年5月刊
在那部著名的时尚纪录片《九月刊》里,艺术家性格的传奇时尚编辑Grace Coddington就曾经说过:
“虽然她不在乎明星上不上封面,但是Anna Wintour的这个举动让《Vogue》的商业价值得到了增长,而商业上的成功是她这样的编辑能继续创作的前提。”
但真正能证明Anna Wintour有多长袖善舞的,不是明星,而是她邀来登封的政治人物。1998年,她出人意料地让希拉里·克林顿登上《Vogue》封面。
《Vogue》1998年12月刊
当时的希拉里正深陷丑闻阴影之中:她的丈夫、时任美国总统的比尔·克林顿,因“莱温斯基事件”正面临弹劾危机。几个月前,希拉里在公众面前经历了所有人都知道却无法公开讨论的羞辱。
而此刻,她身穿Oscar de la Renta的黑色天鹅绒长裙,妆容柔和,神情坚定,出现在时尚杂志的封面上。
Anna Wintour只用一张封面,把希拉里从“绯闻中的总统妻子”转化为“有尊严、有能力掌握主动的女性角色”。
时尚时常背负肤浅无用的骂名,但Anna Wintour却总能用它撬动深刻的变化。
-gogoboi-
她不是人
是人机
开头讲过,时尚圈以外的人,第一次真正“认识”Anna Wintour,大多是通过电影《穿Prada的恶魔》。
虽然没有直说,但所有人都知道,Meryl Streep饰演的冷酷主编Miranda Priestly,几乎就是Anna Wintour的镜像:
精致考究的穿着、冰冷的语调,一句不动声色的话足以让整个办公室陷入死寂,是一个既有魅力又让人畏惧的“反派角色”。
而现实中的Anna,确实也不是什么温柔的人。在人人自由散漫的时尚圈,Anna Wintour却有一种罕见的“人机感”:
她每天五点起床,打网球、读报、处理日程,8点就穿着考究地出现在办公室。开不超过十分钟,只听结果;审稿只需两眼,立刻能判断封面能不能大卖。
觥筹交错的时尚聚会里,她从来都是早走的那一个,天王老子来了她十点多也要回家躺。
正是这种节奏感和绝对控制,让她能几十年如一日主导全世界时尚行业最复杂的项目——Met Gala。
就连局外人也能想象,筹备一场Met Gala这样名流汇聚的时尚盛会,会是一项多么精密复杂的工作。
Anna Wintour会在每年的12月就开始准备人名表,来年四月再用“魔术贴板”调整座位,为的是确保品牌、明星、设计师、文化代表如何错落有致地坐在一起,
谁和谁不能挨着、谁必须出现在摄影机可捕捉的范围内,每一张桌子上的人最好“能像老朋友一样聊得来”。
而每年的Met Gala主题从确立到执行更是困难重重。
比如2018年的主题——Heavenly Bodies: Fashion and the Catholic Imagination(天赐之体:时尚与天主教想象 )——就是一个极其高难度的主题。宗教挪用一向是文化最敏感的领域,稍有处理不慎,就会被指亵渎信仰。
但她没有回避,而是直接与梵蒂冈合作,由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与天主教主教会议主席、纽约红衣主教Dolan联合策展。她不是绕过反对声音,而是提前把最有可能的反对者拉进游戏。
而结果也非常出彩。这一年的Met Gala贡献了很多名垂时装史的经典造型,一直到今天都有很多时装爱好者将那一届Met Gala称为“诸神交战”的一届。
-gogoboi-
女魔头一句话
就能决定品牌的生死
Anna Wintour的能量也体现在她对设计师的影响力上。只要拥有她的支持,就相当于走上了通往职业巅峰的快车道。
2010年,Tom Ford在离开Gucci六年之后“杀回”时装圈。这场仅限100人却名流云集的小型走秀本身已经足够引人注目;
《Vogue》2010年12月刊
而更关键的是,Anna为了这场秀亲自策划了专题大片,由Steven Meisel掌镜,Carolyn Murphy、Anja Rubik、Stella Tennant等一众超模出镜。
走秀和大片同步发力,Tom Ford瞬间重回舆论的正中心。Anna Wintour只用一期杂志就重塑了Tom Ford的荣光。
另一个很好的例子是Alexander McQueen。早年他被标签为“怪才”,常被批评过于极端,也正因此,他得到的商业成绩和资源并未与他的才华相符。
Alexander McQueen Fall 2009
Anna没有让他沦为地下传说,而是通过CFDA/Vogue Fashion Fund为他引入资金,并为他争取商业指导。
Alexander McQueen Fall 2009
与此同时,Anna安排他频繁亮相《Vogue》大片、专访和专题,把焦点从“怪异美学”引导到“天赋与灵魂”上。那些舞台剧般宏伟绮丽的秀场因为她的支持而获得了正向的曝光。
Alexander McQueen Fall 2013
如果没有Anna Wintour,Alexander McQueen这颗珍珠或许也难逃蒙尘的命运。
Alexander McQueen Spring 1999
Anna Wintour也是极少数能将品位与权力合二为一的人物。在她的统治下,《Vogue》不仅记录时尚,更决定时尚该如何被记录。
《Vogue》2001年11月刊
《Vogue》2024年11月刊
然而,哪怕是教皇也终有卸任之日。在社交媒体和算法驱动的审美更迭面前,Anna的控制力早已不像往昔那样牢不可破。
《Vogue》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正悄然下滑,九月刊再难复制当年那种“一声令下,全城为之改色”的神迹。
《Vogue》2012年9月刊
后Anna Wintour时代还会涌现出这样牢牢掌握时尚话语权的人物吗?这个问题只有时间能够解答了。(当然也欢迎家人们去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~
文字:tt、宇博
编辑:宇博
图片:tt、Kristen
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文字原创
天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